关于饮茶,不独现代铺天盖地的广告通过讲述饮茶妙用推广产品,古代人在这方面也是不遗余力,野史杂谈中对茶的功效也有很多看上去“很不科学”的记载。比如明代夏树芳编著的《茶董》中就记载了唐代名相李德裕的一则关于茶的轶事,大致是说李德裕为了向众人演示天柱峰茶“可消酒肉”的功效,将一瓯茶倒入盛有肉食的银盒内,待第二天早晨打开,肉食已经化为汤水了。茶可消酒肉?我读书少,你不要骗我......
明代闻龙在其著作《茶笺》中曾引用苏轼的话,说蔡襄“老病不能饮”,并进而说自己“年老耽弥甚,脾寒量不胜”,意思是虽然自己越老越喜欢饮茶,但是却因为脾胃有问题,而不能大量饮茶。由此可以见出,老年人虽不是不能饮茶,但饮茶还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。对于爱好茶道、打算将毕生业余精力都放到饮茶上的茶友,会否心中一恸而感叹雅好到老时难以为继呢?
这略显夸张的记载,那么到底该如何看待老年人饮茶这件事呢?考虑到古人对茶的分类比较粗疏,同时古代中医对“老病”的定性,也有其特殊性。所以这些为数不多的记载,会有以偏概全的嫌疑,在分析老年人饮茶这件事情上,就需要结合现代茶叶的分类方法,对老年人饮茶的利弊进行分析。
首先我们都知道茶叶中含有鞣酸和茶碱,这两种物质都会影响人体对食物的消化。胃液和肠液是人体消化食物必不可少的,但是当鞣酸进入胃肠道后,会抑制它们的分泌,进而导致消化不良。而且,鞣酸还会与肉类、豆制品、蛋类、乳制品等食物中的蛋白质产生凝固作用,继而形成不易被消化的鞣酸蛋白凝固物。需要特别提醒的是,如果吃的食物当中含有金属元素,如铁、镁等,鞣酸还有可能与它们发生反应,长年累月就可能形成结石。
在明确了茶叶对人体影响的成分后,老年人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。一般说来绿茶没有经过发酵,茶叶中所含的鞣质和茶碱较多;而红茶、普洱等经过发酵的茶叶,鞣质和茶碱含量相对较少。一些半发酵茶,如乌龙茶或是铁观音,性味偏温;在饮茶种类上,应以红茶为主,乌龙茶可以利尿,也很适合老人。绿茶性凉,胃肠弱或有便秘的老人不宜喝。
与此同时,老年人更要掌握:“清淡为好,适量为佳,饭后少饮,睡前不饮,即泡即饮,服药不饮”的原则。此外饮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:
1、不能空腹饮茶,因为茶入肺腑会冷脾胃;
2、不能饮冷茶,因为冷茶寒滞、聚痰;
3、不能冲泡过久,防止氧化、受细菌污染;
4、不能冲泡次数多,茶中有害微量元素会在最后泡出;
5、不能饭前饮,茶水会冲淡胃酸;
6、不能饭后马上饮茶,茶中的鞣酸会影响消化;
7、不能用茶水服药,茶中鞣酸会影响药效;
8、不能酒后饮茶,酒后饮茶伤肾。
饮茶虽好,看茶也要有道。
学堂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,传承中国茶文化之美!在这里你可以学习茶知识、茶文化、茶艺培训、养生等知识。感谢您的关注,期待能够分享更多更好有价值的内容给您
江南三学堂茶艺茶道为您报道